星期一, 一月 12, 2009

SNS将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比如ArtComb,FriendsterWallop,adoreme 等。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则其含义已经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范畴。
  SNS源自英文缩写
  在互联网领域有SNS三层含义:服务 Social Network Service,软件 Social Network Software,网站 Social Network Site。Social Network Service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中文的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网站应用,加上四字构成的词组更符合中国人的构词习惯,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包括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三层含义),用社交软件代指Social Network Software,用社交网站代指Social Network Site。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2008年最火的互联网应用不是博客、不是视频,甚至不是每天在制造大量真金白银的网游,而是社交网站SNS。2008年下半年,成功“借鉴”Facebook模式的开心网异军突起,以病毒式的扩张速度让业界不少人大跌眼镜。与千橡开心网的域名之争更是吸引了舆论的眼球。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表明,随着国内SNS的竞争升级,2009年,必定会有一批SNS运营商淡出我们的视线,而有一批具备相当实力的非SNS运营商通过并购或者独立运营的方式加入战团。
首先,大批网游企业将大规模的介入社区网站的建设。如巨人巨资收购51.com,久游网提出通过整合性质的基础社区进行发展,无不让我们惊觉网游社区化的大势所趋。而社区的互动对于发展并巩固新用户和提高老用户黏着度方面,效果很好。
其次,新浪、搜狐、腾讯, 雅虎等大型网站开始关注SNS领域,并有所动作。尤其是各大门户的博客频道将成为融合SNS业务的“试验田”。博客曾一度迎合了网民的宣泄和表达需要,弥补了公共话语的不足,但热度渐退,09年仍将保持降温趋势。如何更有效地导入社区网站的互动性来增强凝聚力,是门户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雅虎推出的以生活服务基础的“雅虎关系”,该平台以SNS为核心应用,旨在通过嫁接雅虎邮箱、整合口啤点评、打造雅虎口碑生活服务底层平台,打造一个以口碑服务为核心应用的社会化网络生活平台和社会化服务平台。
再次,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介入社区网站建设。2008年年中,中移动即已开始建设基于互联网与手机双重平台开发的Web2.0模式SNS社区网站“139社区”。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SNS网站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制造和提高人气,增加社区黏度和忠诚度,并通过分析已有社区网民行为,挖掘出新的网络模式。因此,3G发牌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运营商在2009年均有可能在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最后,手机厂商也将开始追逐社区网站。诺基亚收购了德国的社区网站PLAZES,打算从移动社区网络入手整合相关服务,随后成立移动广告联盟,其意图无非是开启快速增长的移动广告市场。巨头的做法极易被同业拷贝。
社区网站无疑将是2009年的一大亮点,如当年的博客和视频一样。但它也如同后两者一样存在令人尴尬的现实问题。单纯的抄袭和模仿可以持续多久?对于模式单一的SNS,用户的热情能持续多久?SNS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国内是否能出现如Facebook一样在2009年迈过盈利大关的SNS巨头?

1 条评论: